杜绝食品安全“门” 严把食品质量关
近段时间,各种食品安全“门”接连出现,从味千拉面的“骨汤门”到食用醋的“勾兑门”,从肯德基、永和豆浆的“豆浆门”再到 “化学酱油门”,这一扇扇“门”的开启,让本已对食品安全信心不足的消费者再添几分忧虑。
食品烹调加工不可缺少的油盐酱醋都不再“安全”,对于“还有什么可以吃”的质疑也越来越强烈。面对媒体接连不断的曝光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,有关部门应该及时回应,帮助消费者分辨哪些是食品本身的安全问题,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,哪些是由于夸大或不实宣传误导消费者,例如,中国调味品协会8月10日就发表声明称,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之分,不属于食品安全问题。而作为消费者本身,需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,在选购食品时更多关注产品标签内容,比较之后进行选择,同时也不要盲目相信广告宣传。
多起食品“安全”事件的曝光,也反映出我国在食品质量标准的制定、监管以及产品的广告宣传中都存在诸多问题。而由于食品行业本身的特点,小规模生产经营十分普遍,加之人们过分追求利益的心理,也给产业标准化的实施和监管带来许多困难。
要保证食品的安全,首先,应及时建立行业自律,一些大厂家和商家应最先做出表率,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,肩负起社会责任,客观地标注和宣传自己的商品,一旦遭遇公众质疑,应及时说明真实情况,维护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。
但仅靠行业自律还不够,质监部门在生产环节、工商部门在流通环节必须进行有效监管,对于食品添加剂等消费者质疑呼声最高的问题,还要下大力度从严从重处理,从而给不法厂商以有力威慑。排查监管需要及时到位,不断发现问题,完善食品生产溯源机制,保证整个食品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的问题都可以及时得到回应。
另外,维护食品安全不仅需要企业自律和职能部门监管,还需要消费者的积极维权。然而目前消费者维权难主要包括维权成本高、对维权方式不清楚两个因素。我们需要逐步建立起维权的专职机构,借鉴国外成熟的维权投诉机制,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,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。鼓励消费者单独维权转变为“组团”维权,即可降低维权成本,也能让熟知法律流程的专职机构成为消费者的坚实后盾。
| 发布时间:2011.12.24 来源: 查看次数: